前言--印老宗教生命的原動力
印順導師遊心法海七十年,在佛教思想上、宗教精神上,對於近四、五十年的台灣佛教,產生了深潛而鉅大的影響,這已為海內外佛教界所公認。筆者深受他老人家的法乳深恩,並且崇敬其德學清風;然而最令我投以關注的則是,印老一生如此精深廣博的著作中,所蘊涵的宗教生命與悲智光輝的原動力為何?個人敬讀其汪洋鉅著時,覺得這個原動力的總線索為--印老看到「聖典中的佛法與現實佛教的差距太大」,而發心探求其根本原因,並「立志為佛教、為眾生--人類而修學佛法」。
也許有人認為,印老頂戴著「導師」的尊稱與德望,擬想他老人家應該可以像「佛法百貨公司」一般,提供學佛者,應有盡有的修學法門。殊不知,導師不為一宗一派的徒裔,也不自認是論師,更不想另創宗派,成為祖師。他僅僅是一位「身體衰老,而內心卻永遠不離(佛教)少壯時代佛法的喜悅」(永遠的青年菩薩),而發願「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,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」的佛弟子而已!
印老思想的特色 -- 人間佛教的領航者
印老導師著作等身,思想博大精深,其取擷自南北傳藏經的心血結晶,曾編集為《妙雲集》(二十四冊)、《華雨集》(五冊)及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》等近十部學術著作,總計逾七百餘萬字。其思想創見,可以說是為唐末會昌法難以來,缺乏新思想新活力的中國佛教,注入了一股新生命。
個人曾於民國六十三年,針對《妙雲集》的精神與特色,提供一些不算圓熟的看法;我認為精神是人本的、入世的、利他的、今生的、自力的、肯定的;特色是信智合一,大小(乘)一貫,空有無礙,真俗融通,心物相依,解行並重,理事相即,今古共揚。後來在導師八十嵩壽時,撰寫了「妙雲集的宗趣窺探」一文,把導師的思想,從研究方法,修持觀念及時代意義三方面,略抒了個人的讀書心得。輾轉無常,又過了十一年,在這當中,印老也有新著發表,如今願意再次將他老人的文字般若中,比較內在本質性的獨特思想特色,扼要的報告出來,提供學佛的朋友參考並就教於方家大德。
(一)印老思想的本質性微觀及全面性宏觀
印老在其著作中,祇要是觸及眾生煩惱的課題,一定是懇切地剖析,從身心(蘊、處、界)指出煩惱根源本質的原因為「我我所見」,這是直指人心的微觀透視。若是涉及佛教歷史發展及各宗各派的思想,則是重於大義(共法),照顧到佛法的整體性,這種歷史全面性的宏觀,與部分學人,沒有把握佛法的整體印象,只是選定論題,搜集資料來研究,很不相同。
(二)不落前人窠臼呈現歷史真相的四大悉檀判教方法
印老綜合北傳龍樹菩薩及南傳覺音論師之智見,論證世間流傳的一切聖典,只是四大悉檀(宗趣)的重點開展,而在不同時空適應中,均是根源於佛陀的自證真實,所以不會徹底否定某些佛法。他認為「世界悉檀」的佛法,雖然像是「稀釋了的牛乳」,但是還有傾向解脫的可能,而予以慈悲攝受。
(三)三法印如實觀的佛法研究方法論
印老認為佛法研求的態度,應有無我的精神,要離卻自我為中心的倒見,不固執不預設成見。並且要把文字所顯的真義,體會到學者的自心,還要了解文字的無常無我,直從文字中去體現寂滅,這是一種高度宗教精神的實現。他認為契合於根本法印的聖教流傳,是完全契合歷史的發展,是可以考證論究的,但是卻不能贊同「為學問而學問,為研究而研究,為考證而考證」的研究態度;主張重視佛法的宗教性,以探求真實為目標,並且應有以古為鑑的意義。筆者認為印老的研究方法,是一種「掃盡戲論,自見經論本意」還其本來面目的「如實觀」方法論。真正的印順思想,是跳脫宗派門戶的一家之言,乃至跳脫「印順學」之盲點而直通佛陀本懷的。
(四)契理契機人間佛教的承先啟後
印老在《遊心法海六十年》中自述,他本人在精神上、行為上,是倡導青年佛教與人間佛教,因此可以說,人間佛教是他的歸心所在。導師認為,根源於佛陀覺海的「契理性」,是無可創發的;「契機性」則是必然會無常無我的世諦流布。印老肯定佛陀在世時與弟子們的遊化人間,以及初期大乘佛教的人菩薩行,是人間佛教實踐者的學習典範。
談到這裏,本人要特別嚴肅的指陳並澄清,目前台灣佛教界中,部分「人間佛教」「人生佛教」「人乘佛教」的宣揚者,其理念與實踐跟印老所倡導的人間佛教,中間有很大的差異。印老認為人間佛教的人菩薩行,離不開慧與福,慧行是使人理解佛法,得到內心的淨化;福行不僅是辦活動及慈濟而已,是使人從事行中得到身心利益。總之是在利他中要先站穩腳跟,要求自身在佛法中得到充實,否則將使佛法的真義淡化,並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。
印老著作對於學佛者的啟蒙 -- 永遠的導師
印老的德學,數十年來,對於台灣僧俗學眾的啟發確已舉足輕重地扮演了「證教達實性」佛法導師的角色。據我個人二十多年來與一些教內前輩大德,共同推介印老著作的經驗,發現其思想對於知識青年的影響最為深遠,目前在佛教界中的一些領導菁英,或多或少,都曾受到他的啟迪。
至於印老著作具有何種啟發性,我覺得以下兩點可以顯發其功能,那就是「佛法知見的抉擇釐清」及「宗教精神的不再迷失」。我親眼見到他們在身心上,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,並對三寶漸次產生了不退的清淨信心,這是導師的著作最大的啟蒙貢獻。另外,有人告訴我,以印老九十嵩壽,教證兼俱,為什麼不簡要提撕幾句直指人心的修行法要,而卻在晚年尚撰寫一些學術著作,令人難知難入。其實,他老人家真是慈悲徹骨,眉毛拖地;印老思想乃在銷融撥清學眾知見上之糾葛迷霧,因為若無正見則無法策發正信正行,沒有正見等同凡夫,缺乏般若將墮為敗壞菩薩,印公老人真乃一位盡形壽為眾生為佛教獻身的「永遠的導師」 啊!
印老對於台灣佛教學術思想的影響與貢獻
印老曾說,他出家以來,在修行、學問、修福--三類出家人中,是著重在「學問」(聞思)。檢閱印老自民國五十六年的《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》乙書問世以來,其晚年著作幾乎都是學術考證性的,民國八十年(八十六歲),更是以老邁之軀親自口述,由昭慧法師代筆完成《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》論著,以回應歐日學者之不同看法。其順應世界性佛教研究脈動之心意甚為明顯。
或許有部份學者認為,印老由於不具備佛教原典語文的能力,因此認為其學術著作,難登國際佛學學術殿堂。其實印老早在一九七三年,以《中國禪宗史》乙書,在一向被視為世界禪學研究之重鎮的日本,獲得論文博士學位,並被日本禪學界有宗師之譽的關口真大教授,評譽稱「作者(指印老)以其高度的視野和淵博的學識立論嚴謹而周密……本論文的問世,對於學術界貢獻了一部偉大而卓越的精心創作」。另外印老對於原始佛教的專精研究,也受到日本原始佛教學權威學者水野弘元(精通梵、巴、英、德、中文)推崇說:「其推理判斷所示,是歷來的學者所不曾做到的探究,著者之如此功績,非常值得讚佩……其評審、確實及整合性等點,都遠遠超逾於日本學者的論說。」從以上二位國際名學者的評論,當可凸顯印老思想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與重要性。而印老對於佛典文獻的學術參考,在國際學界,普遍忽視華譯佛典文獻的情況下,撰文呼籲華譯佛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,使學界重視到它的學術文獻價值及意義,為中國佛教提昇國際地位,居功厥偉。
由於印老的開風氣之先,近年來,台灣佛教學者在佛學的論著中,已廣泛引用印老的著作,更有海內外的學者之學位論文,即特別以印順思想作為論文主題 ,又如《佛光阿含藏》中就大量援引印老的論著。面對五十年來,不重法義的台灣佛教(中國佛教亦然),印老雖然自謙是一位「冰雪大地撒種的愚癡漢」,事實上,他老人家思想所孕育深潛而有力的種子,已經開始在寶島萌芽並開花結果了。
今天我們以種種方式來讚歎印老,或許並不會增加其朗月慧光於分毫。然而我們舉示出他老人家,所樹立的「盡其在我,忘己為人,任重道遠」這種三心( 菩提願、大悲心、空勝解)十善的人菩薩行之典範,將是我們奉為學習的圭皋。 筆者在印公老人九秩晉一嵩壽前夕,謹以此淺見拙文,遙祝導師福壽康寧,長住人間,為眾生明燈。〈妙雲集導讀總序〉宏印法師
- Sep 12 Sun 2010 08:10
印順導師對台灣佛教的影響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